比亚迪仰望卖百万还是太保守了 天天观速讯
来源:互联网品牌官     时间:2023-03-18 14:00:52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《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》

作者 |橙子 半佛 来源 |半佛仙人

很多朋友后台让我说说比亚迪仰望,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标题的感觉。 定价百万,看似很高,其实还是太保守了。这个标题一出来,一定会分裂出两个阵营。 一个阵营认为我说的对,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展现出来的技术已经要吊打大G了,才卖百万上下,的确是便宜了。 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我在胡扯,因为路虎也好,X5也好,卖的不仅仅是产品,还有品牌溢价,仰望目前还是个没上路的牌子,一点溢价没有。 国产华晨x5才多少钱,仰望80到150万,肯定卖贵了。 讲实话,你们都对。 但这些分析有一个前提就是,是真拿着仰望对标那些大越野车,以为这个产品诞生的目标就是卷死大G,让国产品牌吊打豪华品牌。 但实际上, 仰望的目标不是这些豪华SUV,仰望的目标,是给比亚迪整体定调。定什么调? 品,牌,格,调。重点不是这一款车卖多少,而是这款车的价格,给比亚迪整体品牌增色多少。 就像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东西,加上苹果的logo就是变贵一样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仰望既然都叫仰望了,目前的价格,还是保守了。 既然要拉格调,既然做到了人无我有,人有我骚。 马力都去跟坦克比了,那威力就要拉满。 价格上就要,一剑开天门。拿过去几十年横扫全球的日本车来举例子。 日本车风靡全球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年代了,和欧美相比,日本车虽然品牌不出名,但是在技术上已经能和欧洲大厂掰手腕了,甚至已经超过了。 就跟现在的比亚迪是一样的。 车做的好,性价比高,消费者也认。但这时候,日系车遇到了一个问题。 造车这件事,卷性价比是贴钱就行的。 只要保证利润足够低,无论如何都能搞死别人。 但是你想卖溢价,需要宣传的就不是性价比,而是营造品牌价值。 用大白话来说,就是“信仰”。 消费者虽然手持二十万,但是非某个品牌的车不买。 这二十万从全款变首付,背上贷款,也要买。 就跟我小时候去超市坐摇摇车,一定是眼睛能发光的我才上是一样的。 因为有信仰,才能给他投币。 制造信仰,要远比从流水线上搞一台车出来难得多。这也是比亚迪目前要进一步做的事情。 这时候,要问一个问题。 都是代步工具,凭什么你卖的就比别人贵? 你们可能说,是技术、是豪华。 那我问你,给丰田凯美瑞换上v12的发动机,价格卖到和迈巴赫一样,你买么? 不用假设了,消费者不买。 不然这个世界上哪还有BBA。 所以, 技术和豪华都重要,但最重要的是,消费者的共识。日本车企是如何塑造消费者的共识的? 玩赛车。 无论是拉力,还是F1,还是街头飙车,日本车企纷纷投入研发。 实际上搞F1这玩意是要砸大钱的,而且丰田本田也没有什么做超级跑车的传统,就算有,也很难卖的出去。 但是他们还是要卷赛车,原因很简单,你必须让品牌的消费者觉得,你这个东西牛逼。 虽然我开的只是一台价格十万的铃木雨燕,但是铃木这个牌子能在拉力赛上扬起沙子。 只有这样,这个品牌才算有了生命力。 包括特斯拉也是一样,我们不谈那些炫酷的上火星啥的。 特斯拉最早到底是如何撬开美国市场的大门的? 就是崩直线崩死一众超跑开始的。 准确说,都不是崩,因为根本没声音。 等你v12和变速箱匹配顺畅的时候,特斯拉超跑已经在前面等你了。 后面搞火箭就更不用说了,调子拉到火星上去了,刹都刹不住。 还是那句话,技术很重要,豪华也很重要,但如何让消费者都觉得牛逼才最重要。 要塑造共识。一切,为共识服务。共识,为最终的规模与利润服务。 所以这时候,仰望到底是什么? 不是和大G卷性价比。 是, 人无我有,人有我骚。仰望不是两款简单的车,它是比亚迪的拉力赛,是比亚迪的F1。 他应该要, 更,加,极,限。比亚迪自己也这么想,在大力宣传U8的同时,还送了一个超跑造型的U9。 这玩意儿必须要有。 因为车的逼格体现之一就是在造型。 大部分人不会闲着没事儿掀你引擎盖子闻你排气管子的。 造型,特别重要。看过那么多飙车电影,速度与激情也好,头文字d也好。 你见过哪个大哥表演极限是开SUV下山的。 哪怕SUV都可以直线下山,什么排水渠过弯都是小把戏,我碾过的路就是排水渠。 但这个太傻x了,消费者能笑死在电影院里。 就是下坡王李有田下山开的也是一代面包神车而不是SUV啊。 所以U8和U9,一个是面子,另一个还是面子。一个是越野技术的展现,一个是超跑技术的展现。至于这些东西卖不卖的出去不重要,重要的是,一直被戏称网约车司机的比亚迪车主终于可以吐一口气了。 老子开的品牌里面,有真正的百万车。 对于品牌用户来说,高端品类我或许买不起,或许可以不买,但是不能没有。 如果一个品牌的最高端产品就是一台三十万出头的家用车。 那这个品牌这辈子也别想赚溢价了。 反过来,仰望一出。 原本想要买卡罗拉,轩逸和凯美瑞的车主,必然就有一部分会投身到比亚迪的怀里。 过去制约他们买这个的,不是性价比,而是十来万能买合资车品牌装个X,这个logo身边人都认识,一看就是国外品牌。 现在,仰望把X给你装满,就没有问题了。 这个转变真的很重要。 就像奥迪A3和奥迪A8完全不是一个东西,但是不影响我们山东的看门大爷见到四个圈就高看一眼。 哪怕别人开的是便宜的奔驰C,你开的是贵很多的新能源,保安称对方也是大奔。 这就是,调性。 这就是,仰望的意义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 仰望的定价,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有人可能会说,性价比也挺好的啊,为什么要冲高端? 要搞清楚, 性价比是竞争手法,性价比从来不是目的。最终目的是集团整体的规模与利润。 要么,走可口可乐,大疆和椰树的玩法,我卷我自己,我就是要做到售价比你成本还便宜,我靠规模来赢得一切,玩儿的就是一个极限运营,把不够强的竞争者都给挤出去。 这对于汽车这个充分竞争且单价过高的行业,是很难的,对手都是百年品牌或者科技新锐,真比烧钱,最后大家一起完犊子。 再说一遍,这种玩法可以用在快消品,可以用在数码产品,不能用在汽车,因为汽车的单价,太高太高了,而且汽车你还要考虑后续的维修以及使用成本在里面。 把利润玩儿成负的,售后没了,直接品牌毁灭。 要么,走苹果和索尼的路线,我这个logo,就是有溢价,我不和你卷价格,我的技术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骚,你就愿意多掏点钱来买我。 当然,这里面还有一种保时捷玩法。 类似保时捷的玩法,平时做极限跑车,真出货还得看718,macan以及精准定位在BBA上面一丢丢的SUV卡宴。 超跑品牌做SUV和性价比,保时捷可以说是玩儿明白了。 但这一切,都得是你的超跑身份,你的顶级格调,立得住。 所以无论如何,都要先有一个信仰品牌做出来,才可以。 先把调子给定住,再谈价格的事情。这就是为什么,说仰望的售价便宜了。 实在是,过于谨慎了。 而且,你得看买主。 能掏80到150W买仰望的,大概率是有其他豪车的。 而他们买仰望,买这些酷炫的功能,价格是100W还是150W还是188W还是200W,有影响,但不那么大。 但100W还是200W,对品牌格调的影响,就大了。 百万SUV说出来还是有的。 188万的SUV,对手就真的不多了。 理想几十万的车都敢说500W以内最好的SUV,虽然成了梗,但很多人吃这个锚定点。 都是给车主张脸,要给,就干脆拉满。 直接把格调,拉爆掉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仰望实在是,过于谨慎了。

*编排 | Hiu 审核 | 又耳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